发表时间: 2024-10-04 10:00
文 | 清散健康Talk
编辑 | 清散健康Talk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请知悉。
张阿姨今年60岁,身体一向硬朗,最近却总感到疲惫、腰酸背痛。她听邻居老王说,泡点药酒补补身子可以强身健体。于是,她在老王的建议下,泡了几瓶“补品”药酒,喝了几个月。
起初,她确实感觉精力充沛了不少。可没过多久,张阿姨的胃口变差,皮肤发黄,甚至连眼白都出现了发黄的迹象。到医院检查后,医生告诉她,她的肝脏受损严重,甚至可能需要进行长期治疗。张阿姨一脸疑惑:“药酒不是养身的吗?怎么反而害了我?”
药酒在中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,很多人相信它能够补身、养肾、强骨。然而,药酒真的是人人都适合喝的吗?哪些中药成分放进药酒后,可能成为肝肾的“杀手”?我们今天来聊一聊那些常见的“补药”,为什么它们有时会变成“毒药”。
药酒真的百无禁忌吗?泡药酒时,哪些中药会对肝肾功能产生负担?它们是如何悄悄地给身体带来伤害的?
带着这些问题,我们将揭开药酒的神秘面纱,讨论5种常见中药为何不要随意泡酒服用。
中药自古以来被认为是自然、安全的,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。有些中药对人体的毒性并不弱,尤其是在长期使用或错误使用时,可能对肝肾造成严重伤害。泡药酒时,如果不注意这些成分的毒性,药酒可能变成“毒酒”。
何首乌一直以来被认为能够养发、抗衰老,许多人将它泡在药酒中,用来“延年益寿”。张阿姨就曾经听说过,何首乌能治疗白发,所以她也在自己的药酒中加入了何首乌。然而,何首乌并非如传言一般“无毒无害”。
何首乌含有多种化学成分,其中一些成分对肝脏有明确的毒性。研究表明,长期或过量服用何首乌,可能引起肝细胞损伤,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。
张阿姨的医生解释道:“何首乌对肝脏的毒性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,但一些人尤其是肝功能本来就不好的人,可能更容易受到影响。”
一位曾经误服何首乌药酒的病人回忆道:“刚开始喝的时候感觉还好,后来就感觉恶心、乏力,去医院一查,肝功能指标已经严重异常了。”何首乌不是不能用,但一定要遵循医生的建议,特别是泡酒时,千万不要随意添加。
乌头类药材,如川乌和草乌,被广泛用于治疗风湿和关节痛。泡酒后,它们会产生一定的镇痛效果,因此许多风湿病患者喜欢在家自制川乌药酒。然而,川乌和草乌含有的乌头碱是一种剧毒成分,过量或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毒反应。
乌头碱对神经系统、心脏和肝脏都有潜在的损害。医生们见过不少患者因为饮用自制的川乌药酒而出现中毒症状,其中一些严重的病例甚至需要进行抢救。
医生曾经劝诫过一位病人:“川乌的毒性极强,不是随随便便泡在酒里就能喝的。即使是经过炮制,乌头碱的毒性也无法完全消除。
很多人觉得泡在酒里毒性就降低了,这种想法是危险的。”泡药酒时,使用乌头类药材需要极为小心,最好不要轻易尝试。
马兜铃科植物的药用历史悠久,但近年来,马兜铃酸的肾毒性已经被广泛证实。马兜铃酸不仅会损害肾脏,还可能诱发癌症。
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禁止马兜铃酸类药物的使用,但在一些偏远地区,依然有人将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泡酒服用。
医生们提醒,马兜铃酸会让肾脏受到不可逆的损害,患者往往在出现症状时已经到了病情的晚期。曾经有一位长期饮用含有马兜铃药酒的患者,因肾衰竭被送入医院。经过医生的紧急治疗,虽然保住了生命,但他的肾功能已经无法恢复,只能依赖透析维持生命。
马兜铃酸的毒性不可小觑,许多患者因为对其缺乏了解,误以为只要泡在酒里,就能减轻药物的毒性,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误解。尽管中医药有着悠久的传统,但当代医学已经对马兜铃酸有了明确的研究结果,建议大家不要轻易尝试含有这种成分的药酒。
附子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,常用于温经散寒、补阳药方中。然而,附子的毒性却不容忽视。生附子含有毒性较强的乌头碱,未经过严格炮制的附子泡酒,会对心脏和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。
曾经有一位中年男子因常年饮用含有附子的药酒,出现了心律不齐和胸闷的症状,最后被确诊为药物性心脏病。医生告诉他,附子虽然是补阳的好药,但炮制过程非常复杂,必须经过专业的处理,才能安全使用。
附子的毒性并不会因为泡酒而消失,反而可能因为酒精的溶解性增强而加重毒性。患者在服用附子类药物时,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,不要随意在家中泡药酒饮用。
三七被广泛认为是“活血化瘀”的良药,许多人将其用来泡酒治疗跌打损伤。然而,三七并非适合所有人。它含有一定的肝毒性,尤其是对于肝功能本来就有问题的人来说,长期服用三七可能会加重肝损伤。
曾有一位患者因长期饮用三七药酒,导致肝功能衰竭,不得不进行肝移植手术。医生表示,三七本身具有一定的药效,但在长期饮用时,肝脏会逐渐累积药物毒性,最终导致不可逆的损害。
三七药酒并非人人适合,尤其是对于那些肝脏功能欠佳的人来说,长期饮用可能带来严重后果。没有经过医生指导的情况下,不要盲目相信三七的“补益”功能。
药酒的毒性并不仅仅来源于药材本身,酒精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酒精本身就会对肝脏产生负担,而当药材中的某些成分溶解在酒精中,毒性可能被放大。尤其对于那些已经存在肝肾功能问题的人,药酒的毒性会更加明显。
酒精进入人体后,主要通过肝脏代谢。长期饮酒会导致肝脏细胞受损,甚至引发脂肪肝、酒精性肝炎等疾病。药酒中的酒精虽然没有普通白酒那么高,但长期饮用依然会对肝脏造成负担。
医生曾解释道:“酒精对肝脏的损害是逐步累积的,很多人一开始并没有明显症状,但随着时间推移,肝脏功能逐渐减弱,最终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。”对于那些经常饮用药酒的人,尤其需要注意肝脏的健康状况。
许多药材中的有毒成分在酒精中溶解性更强,这意味着当它们被泡在酒中时,毒性可能会被放大。乌头碱、马兜铃酸等成分在酒精中溶解后,毒性更容易被人体吸收,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在饮用药酒后出现中毒症状。
一位中毒患者回忆道:“当时我喝的药酒是朋友送的,自制的。我觉得酒能驱寒,没想到喝了几天后,全身发麻,后来医生说是中毒了。”酒精不仅没有降低药材的毒性,反而让它们更容易进入人体,增加了中毒的风险。
人体的肝脏和肾脏是解毒的主要器官。当肝肾功能正常时,人体可以代谢掉很多有害物质。然而,当肝肾功能受损时,解毒能力下降,药酒中的有害成分就更加容易在体内累积,最终对身体造成伤害。
一位老年患者本身就患有轻度肾功能不全,但他并未意识到饮用药酒的风险。随着时间推移,他的肾脏功能逐渐恶化,最终发展为慢性肾衰竭。医生提醒:“肝肾功能不全的人,尤其要远离药酒。否则,药酒中的有害成分可能会加速肝肾的衰竭。”
药酒并非人人适合,尤其是含有何首乌、川乌、附子等成分的药酒,可能对肝肾产生不可逆的损害。酒精和药物成分的结合,可能放大药材的毒性,给人体带来更大的负担。健康并非通过药酒就能轻易获得,科学合理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才是保持健康的关键。
参考文献:
王峻.《何首乌的肝毒性机制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》. 中国中药杂志, 2017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