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毛垂耳兔大全网

注意!这款家家必备的调味品或是健康隐患源头

发表时间: 2024-11-13 16:30

注意!这款家家必备的调味品或是健康隐患源头
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。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请知悉。

引言

有这样一种调味品,家家户户都在用,但该调味品致中国人死亡率居全球第一。

这样小小的调味品,究竟是如何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我们的身体的?让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
中国人的高盐现象

“国人因吃盐过多导致的死亡率排世界第一。”这可不是危言耸听,北京大学马教授的这句话让不少人深感意外。

我们日常烹调离不开的食盐竟是让死亡率飙升的“幕后黑手”,你说一日三餐,谁家能少了盐?

可问题就在于这“盐”上,中国居民的平均摄入量几乎是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两倍。

盐曾经是人类社会的“白金”,中国古代对盐的控制很严格。

盐铁官营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政策,许多地方政府依靠盐税收入,这甚至影响了当地百姓的食盐消费习惯。

在现代,食盐不再是“奢侈品”,而是家家户户的“必需品”,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饮食习惯的改变,咱们的盐摄入量也一路走高。

有句老话,不少人都爱挂在嘴边:“我吃过的盐,比你吃过的饭都多!”这盐在咱们生活里得有多常见?

可是你真知道自己吃进去的盐有多少吗,这些年,越来越多的数据证明中国人的盐摄入量长期居高不下。

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,健康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该超过5克,而我们中国人呢?

2015年的一份报告上,国人每日的平均摄入量高达9.3克,比推荐量翻了一倍还多!

这还算少的,早些年更夸张,有些地方动不动十几克,吃得相当“豪放”。

再说盐的危害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高血压,没错,高盐饮食确实是高血压的“幕后推手”。

人体里的钠主要来源于盐,钠的主要功能之一是调节体液的平衡和血压。

人如果摄入过多的盐,钠离子就会增加,血管里水分也跟着增多,血压自然就上去了。

根据2020年的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》,中国成年居民中,27.5%的人患有高血压,高盐饮食就是重要的“推手”之一。

这还只是表面,长期高血压不光是血管有麻烦,它还可能引发心脏病、脑卒中,严重的甚至可能致死。

有研究表明,如果每天摄入的盐量从9.4克降到4.4克,收缩压会降低4.18毫米汞柱,舒张压也能降下2.06毫米汞柱。

别小瞧这几毫米的降低,对于血管的压力,那可是相当大的释放,医生常建议血压高的人控制盐的摄入,就是这个道理。

高盐饮食对身体器官的危害

除了心血管系统以外,盐吃多了还可能对心脏、肾脏、皮肤等多个器官带来损伤。

比如过多的钠会导致体内水分滞留,细胞中的水分增多,给心脏带来了额外的负担。

武汉协和医院营养师吴艳指出,如果盐分摄入过多,细胞内的水分积聚,不仅让人浮肿,还会增加心脏负担,让高血压患者的风险进一步增加。

再来说肾脏,肾脏在身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,它主要负责排泄身体里多余的钠。

要是盐分吃得太多了,那肾脏就得没日没夜地工作,使劲儿把多余的钠给排出去。

时间一长,肾脏的负担就会变大,肾功能也就有可能受到损害,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肾衰竭的情况。

而肾衰竭这种病,不是靠药物就能解决的,一旦发展成晚期,只有透析或者换肾才能救命。

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盐分过高还会影响皮肤健康。

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的邹颖医生表示,过量的盐会影响血液的渗透压,导致水分流失,结果就是皮肤变得粗糙、缺水,甚至出现皱纹和斑点。

爱美的女性听到这里,恐怕再也不会对高盐饮食掉以轻心了。

另外盐摄入过多还会影响骨骼健康。

研究显示,钠离子会加速钙的流失,吃得越咸,钙流失越多,钙是维持骨骼健康的关键元素,盐摄入过多会导致尿液中钙的排泄量增加。

这一来二去的,骨头里的钙被“搬空”,骨质密度下降,骨骼自然也跟着“打折”。

更有数据显示,尤其是老年人,过量摄入盐会增加骨折的风险。

日常生活中怎么减盐?

看到这估计不少人已经开始想着减盐了吧?

别急,知道危害是一回事,怎么控制摄入量又是另一回事,毕竟这盐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,想戒掉还真不容易。

有人说,盐的味道是吃出来的,吃得越咸,越觉得淡的没滋味,其实这个说法还真是有道理的。

味觉的适应性让咱们逐渐喜欢上了“咸香”,可身体却开始走下坡路,那么,咱们怎么才能少吃盐呢?

说到控盐,也不是要你一口盐都不吃,完全不吃盐也会影响身体健康,关键在于掌控分寸。

像世界卫生组织和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都推荐,每人每天5克的盐摄入量足够满足身体需要大概是一小勺就足够了。

平时在家里可以尝试改良做菜习惯,尽量在菜快出锅的时候加盐,热腾腾的菜加一点儿盐,就能调出它的香味。

有人喜欢炒菜的时候一开始就放盐,觉得这样入味,其实这是错觉,先加盐反倒容易让盐“锁”在食材里,整体味道会更咸。

这样去试一试,你会发现,不但盐少了,菜还更有味道。

一些人听到要少盐,立马改成加酱油,酱油看起来没啥问题,但是酱油的含盐量可不低!

不少酱油瓶上都写着“酱油含盐15%左右”,有些甚至超过20%,所以酱油、酱、咸菜这些含盐调料也要所有控制。

少吃盐不是不调味,可以用其他调料适当替代盐的功能,像醋、葱姜蒜、辣椒这些调料,都能增加菜品的风味。

科学控盐才是健康之道

有些人看到高盐带来的问题,可能就想走极端,干脆完全不吃盐,反正无盐就没有风险了吧?这也是一种误区。

科学控盐的核心是“适量”,并非“禁绝”。

对于身体正常的成年人,完全无盐的饮食不适合,人体依然需要基本的钠摄入来维持正常代谢活动。

要是完全把盐给舍弃了,那身体里的钠水平就会失衡,进而引发一些不好的反应。

央视曾报道过,有些运动量很大的青少年得增加一定量的盐分摄入,这样才能让电解质保持平衡,防止出现中暑和低血压的风险。

尤其在夏天或者进行剧烈运动之后,身体出汗很多,这个时候就需要适当地补充些盐分。

对于这些人来讲,过度控制盐的摄入反倒会给健康带来隐患。

日本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倡“减盐生活”,他们通过慢慢减少盐的使用量,逐步过渡到低盐饮食,并且普及低盐调料的使用。

国内其实也有类似做法,比如超市里很多“低盐酱油”或“低盐调味料”,可以先尝试这些产品,给自己一个适应期。

研究表明,一般人只需一个月,就能适应低盐饮食的味道,之后再回去尝试高盐食物,会觉得口味过重、不适应。

英国的研究团队曾开展了一个实验,找了一些食用高盐饮食的居民,让他们逐步减少盐的摄入量。

结果显示,历经三个月后,绝大多数人对盐的需求显著下降了,而且还感觉食物原本的味道更具吸引力。

尤其是天然的蔬菜、肉类,它们的本味往往因为盐的掩盖而失去。

咱们从另一个角度理解,低盐不代表寡淡无味,而是让食物回归了它本来的味道,是真正的“少盐多味”。

用健康的方式控制盐分摄入,不仅不会让生活无味,反倒能让我们更长久地享受美食。

中国人的饮食文化讲究“百味之首”,但更讲究“适度”,这个“度”,就得靠每个人心里有杆秤。

话归正题,过量的盐不但让身体“吃不消”,还会在不知不觉中损害健康,这一小勺盐,背后的隐患比咱们想象的复杂得多。

把这5克的限额牢记心头,是对自己健康的尊重,也是对家人的责任。少一撮盐,看似不多,但却能为健康多一分保障。

今后的生活不妨尝试从一顿饭、一撮盐开始,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更健康的饮食习惯。

【免责声明】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
参考资料:

央视新闻2021年09月26日 11:42:57《“盐”多必失!但——吃盐越少≠身体越好》

人民网2022年09月27日13:55《“盐多必痴”?重口味的危害并非只有高血压》

澎湃新闻2024-01-08 13:52《一个“调料”导致我们死亡率排名世界第一!危害波及多个器官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