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 2024-12-18 17:33
“医生,我是不是得了中风?”
张阿姨颤抖着手,站在医院的急诊室前,她心里已经给自己下了诊断。
“最近几天,突然腿肿了,而且走几步就气喘,胸口也隐隐作痛。是不是因为血管有问题?”
医生看着张阿姨,有些惊讶,却没有立即回答,而是让她躺下做进一步检查。
几个小时后,经过彩超和血液检查,张阿姨的诊断结果出来了:
她患上了深静脉血栓(DVT),并且血栓有一定的脱落风险,差点导致了肺栓塞。
医生告诉她,这种疾病其实早有征兆,而她忽略了身体的“报警信号”。
“血栓”——这个词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是个陌生且遥远的名词,似乎与我们平时的生活距离很远。
然而,血栓的危害性,却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。
血管一旦堵塞,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,甚至危及生命。
有时,血栓并不会直接让你感觉到疼痛,而是以一种“麻木”的方式悄悄侵袭你的身体。
比如张阿姨,几天前她并没有特别的疼痛感,而只是感觉腿部有些沉重,甚至走路时有些不自在。
刚开始,她还以为是久坐或者年纪大了导致的疲劳。
殊不知,这其实可能是深静脉血栓的早期信号。
当血栓在深静脉中形成时,血液流动受到阻碍,血液在腿部积压,形成肿胀。
这种肿胀通常发生在血栓所在的区域,表现为局部的沉重感、麻木感,甚至皮肤发红、发热。
如果情况严重,肿胀可能会加剧,且触摸时感觉到温度明显升高。
这时,身体就开始向你发出信号:血流不畅,可能有血栓堵塞了血管。
血栓最危险的地方在于它的“隐形”特性。
很多血栓在初期并不痛,甚至看起来像是小病小痛,然而,它的潜在危害却十分大。
比如,当深静脉血栓脱落后,血栓随着血流进入肺部,便可能发生肺栓塞。
肺栓塞的症状通常表现为突发的胸痛、呼吸急促,甚至是昏厥。
对于张阿姨来说,如果她继续忽视症状,血栓很可能就会通过这种方式危及她的生命。
肺栓塞是由于血栓阻塞了肺部的血管,导致肺部不能充分吸收氧气,影响全身的供氧。
氧气不足的表现通常是呼吸急促、气短、甚至胸口剧痛。
根据医学研究,约有30%的肺栓塞患者未能及时发现,最终因缺氧引发多脏器衰竭,导致死亡。
另一个可能被忽视的信号就是头晕或昏厥。
有些人在血液供应不足时,会表现出轻微的头晕、头痛,甚至感到眼前一黑,难以支撑身体。
特别是在没有剧烈活动的情况下,突然出现这种症状,就需要警惕是不是有血栓在影响血液流动。
当血栓阻塞了向大脑供血的动脉,血液流向大脑的速度就会变慢,大脑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应,进而引发头晕、头痛等症状。
如果不及时治疗,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中风或其他更严重的后果。
我们平时常常会遇到手脚冰冷的情况,但如果这种冰冷持续且伴随着皮肤变色,就需要引起注意了。
特别是在四肢的末端,如手指、脚趾等部位,若血栓形成导致血液循环受阻,局部可能会出现紫蓝色的变色现象。
血栓使得血液无法正常流动,导致缺血性症状。
局部的血液积压,导致氧气和营养物质不能有效输送到这些区域,进而引发冰冷、变色等症状。
这是因为血液中无法获得充足的氧气,细胞开始死亡,导致该区域出现变色。
预防血栓的最佳方法之一,就是从日常的生活方式入手,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。
很多人忽视了日常行为对血栓的影响,认为血栓离自己还很远。
其实,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减轻血栓风险,还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。
保持运动,避免久坐
长时间不动容易让血液流动缓慢,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。
比如,长时间坐飞机、开车,或者长时间坐在办公室,血液流速会减缓,容易在下肢形成血栓。
每小时起身走动,做几分钟简单的拉伸和活动,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,减少血栓风险。
健康饮食,控制体重
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血管健康。
减少高脂肪食物,增加富含纤维的食物,如蔬菜、水果、全谷类,能够帮助控制血脂,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。
控制体重,避免肥胖,减轻心脏和血管的负担,也是预防血栓的重要措施。
控制慢性疾病
高血压、糖尿病、高胆固醇等慢性疾病是血栓的高危因素。
通过合理用药、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,控制血糖、血脂和血压,有助于降低血栓的风险。
戒烟限酒
吸烟和过度饮酒都会对血管造成伤害,增加血栓形成的几率。
戒烟并限制饮酒,不仅有助于预防血栓,还能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
血栓并不像外伤一样容易察觉,它往往悄悄地在体内形成,直到造成严重后果才被发现。
了解血栓的早期症状,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的事。
请不要忽视身体的任何异常信号,及时就医检查,才能早日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,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。